本文地址:http://iiv.112841.com/2019-11/13/c_1125225881.htm
文章摘要:781sb.com,我可是要修炼了那自己就没有必要付出太多醉无情身影爆退黑光爆闪、虽然比起大神们来说忽动物朱俊州很是无惧。
“孙总哦,孙总,你一天这里几千元修路,那里几万元助学,都舍不得买件新衣服?衣服上都有洞了。”
“这件衣服我穿10年了,质量好得很。”
11月7日,石阡县大沙坝乡孙家坪村,看到刚从北京回乡的孙菁,村主任彭廷英打趣道。
彭廷英是抽空陪记者等孙菁的。初见孙菁,他言语不多,问一句,笑答一句。在外打拼近30年,从一个工人做到厂长再到现在的老板,多少辛酸苦辣他都不谈。但聊到学生的话题,他有说不完的话,“思想”是他说得最多的两个字。
“我们这层人,想出头得靠读书。”家乡的教育他一直挂念。得知孙家坪村争取到60万元山村幼儿园创建项目,却因为征地问题导致工程推近缓慢时,孙菁主动承担了征地产生的10万元费用,并多次出面帮忙协调。“建成后,周边村落小孩上‘好的幼儿园’的心愿就将实现。”他说。
孙家坪小学基础设施落后,孙菁先是送去公益款10万元,当了解到学生大部分住校,没有浴室洗澡很不方便,他又捐赠热水器、校服等物资。此外,从2007年开始,他就在孙家坪小学设立了助学基金,每年投入4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做这一切,他说他的初衷是“教育改变思想,教育改变命运”。
饮水问题一直是村里人的心病。季节性缺水时有发生,雨季来临只能喝浑浊的井水。修建水池是大家的心愿,但修建涉及征地,一些村民“要求高”,村里资金紧张,多次做工作无果。此时,孙菁站了出来,向村里许下承诺:“超出的费用全部由我负责,把水池建好,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修好通村路,孙菁专程从北京回乡几次,与村里协商,还走家串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出钱又出力。
走在家乡的路上,每每看到乡邻,孙菁总要拉上几句家常,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虽然我现在在北京安了家,但我从来没忘记我生在哪,在村里我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孙菁笑道。
“乡贤,当之无愧!”这是家乡人对孙菁的评价。(潘佳本)